第一讲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 总则
2018-01-29阅读数:5733
工程项目管理导则 (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写)
第一讲 总 则
一、编写本导则的目的和依据
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活动。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高低,直接关系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成败。为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参与者实际工作需要,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,优质高效地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目标,编写本导则。
本导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,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,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、知识和方法,吸收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,并参考相关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编写。
二、工程项目概念和分类
本导则所称工程项目,是指为形成特定的生产能力或使用效能而进行投资建设,含有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购置,并形成固定资产的各类项目。
工程项目按投资来源分为政府投资项目、企业投资项目、利用外资项目及其他投资项目;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项目、改建项目、扩建项目;按项目用途分为生产性项目、非生产性项目;按产业领域分为工业项目、交通运输项目、农林水利项目、社会事业项目等;按功能效益分为竞争性项目、基础设施项目、公益性项目。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,在管理上既有共性要求,又存在一些差别。
三、工程项目管理含义和任务
现代意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理念、程序和方法,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,对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进行策划、组织、协调和控制的系列活动。
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是,通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,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,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,力求项目决策和实施各阶段、各环节的工作协调、顺畅、高效,实现项目建设投资省、质量优、效益好。
四、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原则
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:
科学化原则。践行科学发展观,采用系统理论和方法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规范化原则。遵守国家有关法律、法规和规章,执行规定的建设程序、标准和规范,接受行业自律性管理,恪守职业道德,诚信守约。
专业化原则。择优选用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或团队,从事相应的项目管理业务,不断提高项目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和水平。
效能化原则。提高项目管理效率,确保项目管理质量,按期完成项目管理任务。
五、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和层次
工程项目管理按行为主体分为项目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层次。两者的管理角度和内容各有侧重,相辅相成,互为依托。
工程项目内部管理,是指项目单位、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服务单位,对各自负责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活动实施的管理。工程项目内部管理,按管理阶段分为项目前期阶段的策划和决策管理,建设准备阶段的勘察、设计、融资、采购管理,建设实施阶段的施工、监理、竣工验收管理,投产运营阶段的总结评价管理;按管理层面分为项目决策层管理,项目执行层管理;按管理要素分为资源、人力、资金、技术、进度、质量、风险、职业健康、安全环保等管理。工程项目内部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和运行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。
工程项目外部管理,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,对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活动实施的行政管理。外部管理方式和内容因投资主体不同而不同,主要是从工程项目的外部性影响和约束方面进行管理。外部管理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实施是否满足宏观规划、产业政策、技术政策、市场准入、土地利用、资源利用、环境保护、能源节约、征地拆迁、移民安置、开工建设等管理要求。政府部门主要通过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标准、规范和行政许可对工程项目实施外部管理,具有强制约束作用。
六、本导则适用范围
本导则着眼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和中国特色的市场、法制环境,涵盖了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全过程、全方位,多层次、多环节,各方面、各角色的管理工作。其中,大部分条目是对国家现行规定的概括、解读和强调,部分条目是对已有成功管理经验和作法的推介,少数条目则是按现代化管理要求提出的倡导性主张。
本导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管理,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;部分内容适用于我国机构和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。
参与工程项目投资建设不同层面、阶段、环节管理和服务的部门、单位及人员,可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和各自的管理、服务范围,选用本导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。
本文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